娘惹是一种文化?认识马来的传统美食—娘惹糕

炎炎夏日,就想尝点滋味丰富的南洋美食。香甜的「娘惹糕」是马来西亚的传统点心,但其实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美食,「娘惹菜」代表了一种料理形式,也是一种象征族群融合的「娘惹文化」。
娘惹糕 Nyonya Kuih 娘惹糕是一种料理形式的总称,流行于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汶莱、印尼及泰国南部一带,种类繁多,烹调方式为蒸、炸、烤,风味以甜、咸、辣为主,原料是糯米或木薯,并会根据个人喜好添加特殊食材,揉合出不同的口味,如班兰(Pandan)、椰浆、花生、红豆、麻六甲椰糖(Gula Melaka)、参巴(Sambal)等。 ※斑兰:一种热带植物,为东南亚料理的香料之王,可用于制作面包、娘惹糕、甜粽等,也可以搭配姜黄、椰奶、香茅、柠檬叶等南洋食材制成香料饭,或加入马来绿咖哩中增香,用途广泛。 ※参巴: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星马一带的辣椒酱,会添加在娘惹菜及
叻沙料理中,食材丰富,包括虾米、辣椒、蒜头、红葱头,再依喜好加入
香茅
南姜、罗望子、柠檬汁调味。 ➣推荐阅读:
自制娘惹糕,做法、保存一次学会!
各式各样的娘惹糕,外观和风味千变万化,不断创新。
娘惹糕的由来:峇峇娘惹 15世纪初至17世纪间,中国男子到马来西亚、印尼等地区定居,与当地女子通婚诞下的混血后裔,通称为土生华人,当地称为「峇峇娘惹」,男孩为峇峇(Baba),女孩为娘惹(Nyonya),麻六甲即为娘惹文化的发源地,早期各族群的来往频繁,饮食文化结合之下,使「九层糕、曼煎粿、红龟粿、木薯糕、阿榜糕、蜂窝饼」等外来美食,逐渐内化成「娘惹菜」。 峇峇娘惹文化主要集中在槟城、马六甲两个城市,目前已逐渐没落,但娘惹们改良过的糕点却被不同的族群传承下来,在马来西亚的路边摊、餐馆、面包店随处都能品尝到「娘惹糕」,也不断衍生出更多创新吃法。
娘惹菜会在中菜的基础上加入大量南洋风食材,例如在凤梨虾中加入椰浆,是一道当地传统菜色。(图片提供/陈静宜)
娘惹糕的特色
【特色 1】色彩鲜艳,香气浓郁 这是娘惹糕的两大特色。娘惹糕大多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制成,口感软糯,并利用班兰叶、蝶豆花、洛神花、拉米叶(Daun Rami)等植物汁液染色,再添加大量的南洋香料。 用色方面会考量用途,以「九层糕」、「红龟粿」为例,婚庆场合时会染成红色,取大喜之意;逢哀丧时,则以黑白色调为主,将九层糕用蝶豆花染成蓝白色,红龟粿的饼皮用紫米、拉米叶染成紫黑色。
娘惹糕以香气浓郁、色彩丰富为特色。(图片提供/陈静宜)
同样是「红龟粿」,不同场合会将外皮染成不同颜色。
【特色 2】文化融合,口味繁多 娘惹糕是族群融合之下诞生的糕点,搭配各地元素,形成不同风格,例如「兰花糯米糕(Pulut Tekan)」会用蝶豆花将糯米饭染蓝,压成四方扁平状,再搭配咖椰(Kaya)享用;「椰丝糯米卷(Pulut Inti)」会包入炒过的内陷,再用香蕉叶包裹起来;「参巴糯米卷(Rempah Udang)」会包入香料、椰丝、辣椒、虾米炒香而成的馅料,搭配辛香的参巴酱。
娘惹糕之一的椰丝糯米卷,内馅有椰丝、虾米、虾膏、冬瓜糖、辣椒等。(图片提供/陈静宜)
【特色 3】种类因应婚庆礼俗 不同种类的娘惹糕会搭配不同的喜庆礼俗,例如广受喜爱的「椰丝球(Ondeh-ondeh)」是婚宴必备糕点,有团圆、圆满的美意;寓意子孙满堂的「哆哆(Dodol)」,祭拜祖先时常会上桌;端午节期间,会制作用粽叶包起的「娘惹粽」;「马来鸡蛋糕(Kuih Bahulu)」、「粿加必(Kuih Kapit)」则是农历新年时必备品项。
椰丝球可说是最受欢迎的娘惹糕点之一,内馅香甜的椰糖糖浆令人难忘。(图片提供/陈静宜)
一起来做椰丝球!
椰丝球是马来婚宴必备糕点,在糯米团中塞入椰糖馅,撒上刨好的椰丝,最初是从中式的「糯米糍」搭配南洋风的椰糖、椰丝改良而成,一口咬下,香甜的椰香糖浆留出,是大人小孩都爱的诱人甜品。
撷图自Molly's

  • 外皮
  • 糯米粉100g、木薯粉50g、砂糖50g、水适量、班兰香油适量
  • 其他食材
  • 椰糖(可用黑糖+少许椰奶代替)适量、椰丝(或椰子粉)50g、水适量、盐一小撮
1

椰糖切成细块,越碎越好,备用。椰丝和盐、适量水拌匀后,大火蒸十分钟。

和烘焙一样,加入盐巴可以带出椰丝香甜。
推荐阅读: 椰奶、椰浆、椰丝哪里不同?椰子食材基本知识一次看懂!

2

将糯米粉、木薯粉、糖拌匀,缓缓加入水,搓揉成糯米团后,加入少许班兰香油(或一般的食用油)搓揉均匀。

3

将糯米团分成10个大小一致的糯米球,搓圆后一一包入椰糖。

4

备一锅滚水,将糯米球放入煮熟(如汤圆般浮起即熟),捞出后裹上椰丝即完成。

趁热或冰镇后食用都很美味。